淇滨区钜桥镇:完善全产业链闭环 鼓起村民“钱袋子”
7月28日,骄阳似火,淇滨区钜桥镇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在大棚内平整土地,为秋冬季及来年早春的优质脱毒薯苗培育做准备。同时,合作社的供应链体系高效运转,正从河北、安徽等地的合作基地回收优质种薯。通过深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饮马泉薯业不仅夯实了产业根基,更持续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夏管农时,精耕细作育“金苗”
7月底,正是薯苗夏管和下一轮育苗准备的关键期。走进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占地近450亩的岗坡村核心育苗基地,400座标准化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土地翻整、平整作业。高温下,汗水浸透了衣衫,但大家干劲十足。这片刚刚平整好的土地,即将承载起合作社新一轮优质脱毒薯苗的培育重任。待土地准备就绪,技术人员将第一时间播下精心选育的种薯或试管苗,确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培育出优质薯苗,为全国10余个省份的红薯种植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
这种反季节的精耕细作,正是合作社保障全年薯苗供应、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一环。
跨省联动,种薯回收保“芯”质
在紧锣密鼓进行本地育苗准备的同时,合作社的全国布局也在高效进行。一辆辆运输车从河北、安徽等地的17个联合育苗基地,将本季繁育成熟的优质种薯源源不断地运回钜桥总部。
跨省回收的种薯,是合作社与多家农科院深度合作、成功选育(如明星品种“哈蜜冰糖心”)并经过严格脱毒、扩繁的“芯片”级原料。高效的种薯回收体系,确保了源头种质的纯正与健康,为合作社接下来在岗坡基地及全国其他基地大规模生产数亿株高品质脱毒商品薯苗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合作社对产业链源头把控的硬实力。
联农带农,家门口就业增收入
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其创新实践并不断深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的强大支撑。作为核心龙头,合作社不仅为岗坡村及周边群众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涵盖管理、技术、化验、生产等),更通过332户社员及季节性用工,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大棚内平整土地的农业工人、技术员,运输线上的司机,分拣仓储的操作员……许多村民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又顾家”。合作社的统一供苗、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全链条服务,极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让薯农增收更有保障,实实在在将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立足当下,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稳步迈进。合作社负责人蒋冬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升级育苗和鲜薯加工设施(如规划中的高温糖化车间、智能分选仓等),完善“种、苗、薯、销”全产业链闭环,持续擦亮“饮马泉”品牌,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目标,为钜桥镇乃至淇滨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